1
你好,我是没有人。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在我写这封信的时候,天色正好暗下来,此时此刻的我借着初升的月光,一个人伏在一个人租住的阳台上,手里握着笔。
我知道你,我们虽然从未见过,但是我想念你,想要和你相爱,和你牵绊一生。
我想,你和我应该是一样的,或许正在憧憬期待一个人,或许跌跌撞撞受了伤,嘴上说就想一个人了,心里却在想那个人什么时候才能来。
你很难过,抱着枕头哭过,难受的时候眼泪咂巴咂巴掉下来,掉进碗里怕被人看到,端起碗就喝下,你说:“可能我再也不会爱上别人了吧。”
我们都一样吧,我也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我还是想跟你说——“我知道你可能不会再爱上别人了,可我不是别人,我是没有人。”
2
没有人会来救你的。
没有人会喜欢你的。
没有人会想念你的。
没有人会一直陪着你的。
没有人会知道你有多么脆弱的。
嘿,你好你好,我就是你说的『没有人』。
就让我来救你吧。
就让我来喜欢你吧。
就让我来想念你吧。
就让我一直陪着你吧。
就让我知道你的脆弱拥抱你的软弱吧。
3
我没有什么理想,生活朴素简单。
我想要肚子饿的时候有人陪着吃饭。
我想要吃完饭的时候有人陪着看电影。
我想要困了想睡的时候有人可以亲吻。
我想要醒来的时候有人可以傻笑。
想要有人和我牵手,走过熙熙攘攘的街道,说你真好看。
想要有人陪着哭和陪着笑,陪着走这不容易却很难得的一生。
所以你看——嘿!你就是『有人』,你就是那个可以一直陪着我的人。
给你写这封信,如果可以,能不能请你当我的『有人』,陪我吃饭看电影,和我亲吻再傻笑,夸我几句长得好看,在我难过和快乐的时候待在我身边。
我喜欢你,因为我知道有人会跟我喜欢同一首歌,有人会跟我爱上同一部电影,有人会和我看同一个叫南有先生的人的文字。
所以,你好『有人』,这世上冷酷的事情太多,温暖的有你一个就够了。我知道,要遇到你有多难,我也知道,你要遇到我有多难。但是,请你在遇到我之前,千万千万千万不要放弃,因为我也正在努力,努力向你走去,努力成为你的『没有人』。
4
有人说活着真难啊,没有人会替你遮风挡雨。
有人说在这孤独的夜里,没有人会和我看星星。
有人说这么冷的冬天,没有人能帮我暖暖手暖暖心。
没有人说,我来。
你好,我就是没有人。
这一封信写到最后,我知道有人会看到的,如果有人看到了,记得给我回信。
我是没有人,这封信没有邮票,但目的地是你的心上。
祝你好梦,等你的回信。
by你永远的没有人
看最近论坛呐喊嫁娶难真诚难遇的比较多,事实也确实有点,但再怎么着也不要灰心!真的,信念很重要!
我的那位就是具备了死心塌地的信念和厚脸皮打动我的,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因此,我今天考虑了一天要不去他身边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把微胖的他调理成个健康帅气的俊男,呵呵。
相信不失信念的你们也可以在这遇见自己的缘分的,一起加油!
本来家里有一台空调,反正我一个人住不着急安装新空调的,但我父亲把腰扭了,我想接过来照顾他,所以得尽快把其它房间的空调安上。之前没有想过空调上的事,现在一时不知道买什么样的,来这求助了,望高手给点意见,万分感谢!
外行啊不知道怎么问。。。。哪个牌子质量好节能环保?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或者做不到,就不要强加于人。这是一种尊重别人,以心换心的方式,这固然是值得称赞和效仿的,但如果,一个人对“尊重”二字的理解只是到此为止,那还浅得很呢~
“尊重”的七重境界,你到了第几重?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是最容易理解的第一重。自己怕死,就不去杀人,自己怕痛,就不去伤害人……
不把自己所厌恶的伤害,加在别人身上,孔子称之为“恕”。
二、己所不欲,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人所不欲”。
从“己所不欲”将心比心地联想到“人所不欲”,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共情”。
三、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只有当“己所不欲”的时候,才会想到“人所不欲”吗?其实,只要是“人所不欲”的,就不该施于人,跟是否是“己所不欲”的没有关系。
彻底地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以自己的感受为标尺来衡量别人的感受,这就脱离了“自我中心”的错误。
四、人所欲,施于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不作恶,而“人所欲,施于人”,是为善。
从“不作恶”到“为善”,是一次质的飞跃。
五、己所欲,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什么有时候“己所欲”,也“勿施于人”?有了前面四层的铺垫,到这一层应该很好理解了。
从“以己度人”的“人我皆同”,到“不瞎猜”的“人我不同”,成功地从“人我不分”的混沌状态进入了“你是你,我是我”的“有界限”状态。人与人之间的感受独立开来,不再纠缠不清,使一些人的感受被忽略,而另一些人的太显眼。
每个人都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人的存在,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六、己所不欲,人所欲,施于人
把自己喜欢的加在别人身上,是一种愉快的分享,而强迫自己去分享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给喜欢它的人,却让人别扭。虽然都是分享“人所欲”的东西,但后者,意味着必须克制着自己的厌恶甚至敌意,去尊重别人与自己的不同。
修改这句话的语序,把这句话说成“人所欲,己所不欲,施于人”,也许会让你有更直观的体会。
发自内心、不带敌意地接受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这需要更广阔的心胸才能办到。
七、己所不欲,人所欲,可施于人,不强施于人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不止是物品和服务的交换,这是因为在互动的过程中还有感情的流动,所以,是否“接受”,不仅仅是“是否接受物品或服务”,还有“是否随之而来的接受感情”。
有时,一个人会期待从另一个人身上得到什么,但那个人却并不是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勉强施予,也是“人所不欲”的。
除了“施予的人”之外,“人所不欲”还有可能是“施予的方式”。以自己不喜欢的方式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是“人所不欲”的。
说到戾气,先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戾气本是病因学名词。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是温疫病和某些外科感染的病因。看来,戾气是对身体十分不利的。我这里所要说的当然不是一个医学名词,而是要阐述一个社会问题,而他要产生的危害可远远超过医学上所说的含义。它的存在,可以说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隐患,有人说它是精神瘟疫,真的很贴切--传染而且毒性很大。戾,乖张暴虐的意思;不难理解,戾气应该是人表现出来的一种乖张暴虐的气质。
那具体有什么表现呢?那实在是太多了,随便在网上一搜,就会看见好多的暴力事件。去年,《法制进行时》报道,北京一个路段,交通比较混乱,这时一个年轻人想翻越护栏,被交通协管员制止,没想到,这个人居然掏出刀子,残忍地将协管员杀死,然后若无其事的走了。出于对方安全考虑的交通协官员做梦也不会想到,结局居然是这样!还有,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虐猫事件,一个女子,用高跟鞋残忍地踩死了可爱的小猫。女子,本来应该是慈爱的象征,应该有一种天生的母性,没想到居然如此心狠手辣。还有,让人不可想象的杀母案件,baidu一搜,很多很多。前不久上海刚刚出台行人违章的处罚规定,一个女硕士违章之后,不但不付罚金,反而和交警大打出手。女硕士,应该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没想到居然也会这样。也许你会说这些离你很远,那说点大家都应该有感触的,随便走在大街上,你看看每个人的表情,应该来说绝大多数都是一样的,面无表情或者说叫神情冷漠,其实,这也是戾气的一种表现。曾经无意间跟一个乘务员阿姨闲聊,她说,他工作的车上,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争吵几句,这还是轻的,有的还会动手。他们就像是一个个随时都会爆炸的炸弹,稍微一点点火星就会引爆。
说到孔子儒家,就得说到“中庸之道”。“中庸”是什么意思呢?一种解释,“中”是“中正”,不偏不倚,“庸”是普通,平平常常。不偏不倚而又平平常常,是说人生行事,应该把握一个“度”,既不过分,也无不及,不好高骛远,平常人平常心。还有另一种解释,“中”指“中和”,“庸”即“用”,“中庸”就是“中和之为用”,不偏激,不走极端,不浮躁冒进,以中为贵,以和为美,用之社会人生。
无论哪一种解释,“中正”也罢,“中和”也罢,关键词都是“中”。这个“中”,不是几何学上的中点,也不是代数学上的平均值,更不是好好先生抹稀泥搞折中,而是指适中,适度,简而言之,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例如,人都有七情六欲,禁 欲 则压抑人性,导致精神病,纵 欲则戕伐人性,同样有损身心健康。最佳状态,“发乎情,止乎礼”:适中,适度。再如社会改革,既不偏激,也不保守,而是因时因地,选择合情合理的方案,循序渐进,这就叫“中庸”。南宋儒学大师朱熹打比方说:“如当盛夏极暑时,须用饮冷,就凉处,衣葛,挥扇,此便是中,便是平常。当隆冬盛寒时,须用饮汤,就密室,重裘,拥火,此便是中,便是平常。若极暑时重裘拥火,盛寒时衣葛挥扇,便是怪异,便是失其中矣。”总之,面对现实社会与人生种种问题,不苟安,不浮躁,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而是把握好分寸,“允执其中”,“从容中道”,审时度势,进退有度,这就是“中庸之道”的要义。
孔子曾赞叹:“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将“中庸”视为至高的品德,君子应当努力去追求的境界。但这并不是孔子的发明,而是华夏先哲积累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尧曰“允执其中”,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个“中”,不仅是一种道德境界,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与人生智慧。孔子加以提倡,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就是西方所谓“绅士”,小人不是坏人,而是民间所谓“二杆子”“二百五”,“反中庸”,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有人认为,“中庸之道”是文化糟粕,中国人很多弱点缺点,如普遍缺乏创新精神,不思进取,不敢冒险,因循守旧,生怕枪打出头鸟,生怕出头的椽子先烂,都是受其影响。其实,诸如此类弱点缺点,很多是制度文化或现实体制造成的,与儒家“中庸之道”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同现在提倡“开拓创新”,有些人急功近利,弄虚造假,剑走偏锋,美其名曰“创新精神”,其实是胡折腾,折腾来折腾去,折腾成“创新精神病”。你能说这是提倡“开拓创新”之过?大家都知道:问题在体制。
事实上,“中庸”作为至高的仁德或人生智慧,只是一种理想境界。且不说今天,就是古代,中国人也普遍缺乏“中庸”的品德和智慧,好走极端,例子一抓一大把。孔子曾感慨:“中庸这种美德,人们很久没拥有了。”说如果找不到合乎中庸之德的人做朋友,那就选择狂狷之人交往,因为,“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不是安于现状,无所作为,而是知道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
在古代有一种说法叫做女子伤春,男子悲秋。就是说女子在春天的时候容易感情特别抑郁,特别伤感,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古代人的眼里,在中医看来,实际上就是说女子属阴,容易跟春天的生发之气相感,所以在万物生长发育的时候就容易诱发女子对生育本能的这种冲动产生出来,另外一方面,就是春天女子生阴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就是你情志的问题会影响你生理的问题,这个时候一般对女子来说影响的是肝和肾。抑郁这些问题都是肝肾的问题。对于男子来说,男子属阳,所以他比较容易跟秋冬的阴气相感。所以男子到秋天的时候也就比较容易慷慨激昂,就像我们原先所说的,秋天万物都结果实了,而男子到这个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还一无所成的话,就非常地容易悲伤。 这是一种情志症状,中国古代就采取了一种生活的对治的方法。比如说男子悲秋,在这个时候怎么办呢?生活对治就是说,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有一个习俗,就是秋天的时候会征兵,然后把这些男青年们都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去到边关去打仗。另外一点,在古代还有一个重要的风俗也是在这个时期发生的,就是说到秋天的时候,给男子订婚,来平息他不满的精气,把他身上这种杀气来给他平一平。那么在古代秋天呢,这个时候的聘礼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一种非常奇特的东西,秋天才能有的,就是大雁。古代的聘礼都是用白旄包好大雁送到女方家去。现在我们结婚都是要有房子有车女孩子才肯嫁,对吧。这也是显示你能力的一个问题,可是古代在这方面我觉得比现代显得更加的本能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射大雁本身需要什么呀,需要力气和眼力,你要看他的臂力强不强,他的肺气足不足,他的肝气强不强,他的肾气强不强,就一个射大雁这么一个举动,就可以把这些事全部显现出来。所以到秋天的时候,通常聘礼是送到女方家,送一个大雁。这样男孩子一听说自己订婚,这个气终于算是平下了一点,然后好好的去秋收,好好的冬藏。到了冬天的时候,庄稼都收获以后,这时候来给男女办婚事。然后到春天的时候,女孩子由于这时候,冬天结的婚,春天的时候自然她就怀孕了。就是这样结婚这么一件小事情在古代就成为一件很大的事情。因为什么呀,表面上看就是两家都是很高兴的,另外一方面真的是既治了男孩的病也治了女孩的病。所以在古代这叫生活对治法,用生活来治病。所以解决我们心灵之痛的一剂良方就是生存之道。 就这样,用结婚这一件事,既治了女子“伤春”,又治了男子“悲秋”,真可谓一举两得。圣人告诉我们:生存之道才是解决心灵之痛的一剂良方。只可惜,现在的年轻人太自负、太自信,甚至敢于反季节去行事。比如,该结果时偏偏要去开花(临近40岁了才想起娶妻生子),该开花时偏偏要去结果(早恋、早孕),全然不顾“因天之序”,生理、心理自然百病丛生。 这是从中医的生理角度来看的,另外,我个人认为从心理变化的角度来看,也是较为直接的,可以理解为“女子见春天到来,又一年过去,自己青春随着时间流逝;男子看秋天已至,感怀时光不在,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或者“女子见春天衰萎的落花,伤感自己的容颜随时间老去,美丽不在;男子见秋天落叶凋零,感慨自己功业不成,短短人生就要如落叶一样结束。”-----内容转
:))))抓紧啊,来得及的赶上今年,来不及的也不用着急,还有明年呢~~~
药物调理:疏肝解郁。O(∩_∩)O
第页 下一页>> | 共65条 共4页 |